乡村振兴专题 | 乡村振兴如何走宜居化道路——美丽乡村建设重点

2017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,同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。纵观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历程,结合国内外乡村建设经验和我国农村的发展现状,乡村振兴势必要走一条以人为本的宜居化道路。

查看更多

奋斗者的故事 | 谭丽晓:扎根普兰县的“木兰”

Dec 12, 2020
文章来源:
点击:2807

阿里项目团队,在一千多个日夜里,与艰苦作伴,向远方而行……

这段经历,永远不能让人忘怀:跨越世界屋脊,迎战高寒风雪,见证了太多感天动地的无悔壮举;

这种情感,永远不会在记忆中消落:在茫茫雪域赤诚奉献,在生命禁区书写辉煌;

这种精神,永远不会褪去光芒:克服险恶自然环境,挑战人类生存极限,用坚韧意志和满腔忠诚呵护了阿里的温暖梦,铸塑了一座高原丰碑。

奋斗者的故事,本期为您带来的是阿里地区普兰县项目经理谭丽晓的先进事迹。

到过雪域高原的人们,都不会忘记那不惧严寒、绽放高原的格桑花。

初识谭丽晓,是在一张普兰项目组的合影中。作为阿里六县唯一的女项目经理,当高原红“爬上”了饱经烈日风霜打磨的面庞,让人很难分辨出哪个是谭丽晓。

右七 谭丽晓

奋战高原的3年中,在情与义的交织中、忠与孝的冲突中、苦与乐的煎熬中,她率领项目组成员,不畏艰难、迎难而上,圆满的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,用坚守和奉献唱响了央企女员工高原赞歌。

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

一切过往,皆为序章。自大学毕业之日起,舒适的办公室、安逸的工作环境就跟谭丽晓“绝缘”了。多年来,从项目工地到施工现场,从前期策划到项目推进,从生产调度到组织实施,她单薄的身躯扛起过很多重担,闯过很多难关,多年一线的摸爬滚打,练就了她过硬的能力素质,也给了她奋战高原的底气和信心。

3000多公里的跋涉,3700多米的海拔……面对数百公里荒无人烟、崎岖颠簸的山路,高强度的紫外线辐射,早晚巨大的温差,高原缺氧等恶劣环境,谭丽晓感受到了巨大落差和压力。

与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亟待完善的市政设施,作为一名党员,身处藏区的谭丽晓,更能感受到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”的时代嘱托和使命担当,她横下“一条心”,誓要带领“一班人”,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建设,让阿里的同胞冬天不再挨冻,取水不用远行。

谁说女子不如男 普兰项目有“木兰”

在阿里,一般的人别说干活,连大脑的转速都慢了许多,头脑空白、思维短路,稍不注意就会随时可能患上危及生命的肺水肿、脑水肿等高原病。

三月份冰天雪地时到达现场,十二月份工程停工才能返回内地,连续八九个月奋战在项目的第一线,连续三年这样的工作强度,说不辛苦是假的。有了充足的思想准备,但恶劣的环境、变幻莫测的天气还是令人“猝不及防”,刚到施工现场,高原就给大家来了一连串“下马威”:呼吸不畅、胸闷气喘、头晕腿软,先后经受住了高寒缺氧、风沙肆虐等恶劣自然条件的考验。每天鼻孔里带着血丝,口干、起皮、烂嘴唇更是家常便饭。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,她没有退却,始终坚守在岗位,尽职尽责。

高海拔、高强度、高标准是“标配”,缺氧、疲劳、雨雪、烈日是“常态”。在习惯了这样的“标配”和“常态”后,她带领团队与天公搏斗,与时间赛跑。

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,针对项目工期紧、任务重、施工现场狭小的特点,每件事谭丽晓都亲力亲为,盯在现场、蹲在现场、管在现场,从文明施工入手,场容场貌抓起,做到“施工管理精细化、现场作业标准化、物资设备管理制度化、过程控制规范化”,按照这“四化”要求抓好生产协调各方面工作。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,确保了普兰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期交付。

2019年10月14日,当大家还沉浸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氛围中,一则表彰消息为3年的努力和坚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鉴于项目团队的优异表现,普兰县人民政府授予了中国城建院“功勋单位”荣誉称号;谭丽晓凭借突出的工作业绩,被授予“先进工作者”称号。

普兰县项目地处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,海拔高,交通不便,对人的身体与心理其实也是一种考验。在日常的谈心谈话中,谭丽晓经常有意无意的开导大家,要放下思想上的顾虑和羁绊,有困难和问题及时反馈,大家千里迢迢相聚他乡,他乡即故乡、朋友就是同事、同事就是亲人。

在与甲方、施工队包括当地百姓交流沟通的时候,外刚内柔的谭丽晓以情动人,以理服人,尊重当地风俗习惯,积极沟通、和谐相处,创造了良好的建设环境,同时,全力配合当地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,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。

高原谱写奋斗志 别样芳华正青春

1982年生人的谭丽晓,是一个干事创业的好年龄,也是一个多重压力纷至沓来的年龄。

作为一名母亲,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是她心底的“留白”,由于工作原因,她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通过视频的方式给孩子指导功课,然而,刚上4年级,已经可以独立制作ppt的懂事的女儿成为了大家眼中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
作为一个女儿,2018年5月,老父亲病重住院之际,她没能第一时间赶到他的身边,当在重症监护室看到仍处于昏迷状态的父亲时,她泪如雨下,感到深深的后怕和自责。父亲醒来几天后,因为工期太紧,谭丽晓没有等到他出院就回到了项目上,把那份担忧与牵挂深埋在了心里。

回忆在这个项目经历的点点滴滴,对“远方”的家人,她心中有着遗憾与愧疚,对阿里的经历,她更多的是无悔与自豪,3年的时间里,她用坚守和行动诠释了中国城建院人的责任与担当。巾帼不让须眉,她怀揣着对建设雪域高原的美好希望,一如那雪域高原绽放的美丽格桑花,书写着新时代女性的别样芳华。